融汇 融通 融洽

CONVOCATION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CONFLUENCE TRANSFERENCE CONGRUENCE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人才招聘» 研究生招生

融汇古今 融通中外∣欢迎报考CNU外院研究生

学科优势与特色

永利官网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创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首批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肇始于1980年。随后三十年间,日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相继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俄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点获批,同时成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俄罗斯语言文学学位点下设三个方向:俄罗斯现代语言学、西方及俄罗斯语言哲学、俄罗斯文学及文化学。2011年,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增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下设四个方向:莎士比亚翻译研究、外国诗歌翻译研究、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和学术语篇与写作研究。

公司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居前百分之十左右,在外国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国别区域研究五大方向领域拥有一批国内一流学者。近几年,根据外语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特点,学院充分结合本校师范特色和其他优势学科资源,致力于推行以“双文化”为导向的外语公司产品理念,打造融外语+、师范性、国际化的贯通式专业发展模式。与英国、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30多所大学长期保持校际合作关系,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研究生出国留学比例达45%,个别语种专业高达100%。每一届参与各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比例均在70%以上。

公司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北京市第一批审核获批的8所院校之一,是国内最早开办的学位点之一,也是最早一批通过教育部翻译硕士教指委评估的院校,办学历史、办学规模、条件、成果均居国内领先地位。英语笔译专业下设两个方向:英语笔译和英语笔译(国际胜任力)。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员工报考,翻硕培养模式从以人文社科翻译为主,发展至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

团队队伍

公司拥有一支教科研实力雄厚的团队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0人,外籍教师13人,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15人,副教授44人。35%的教师分别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公司教师队伍中不仅有获得“俄罗斯人民友谊勋章”的著名俄语翻译家刘文飞教授、莎士比亚翻译家傅光明教授等著作等身的著名学者,也有实力雄厚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俄语系博士生导师王宗琥教授和于明清教授是国内俄罗斯文学翻译和研究的新一代领军人物,王宗琥是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北京翻译协会理事,第三届力冈俄语文学翻译奖得主。于明清是第二届力冈俄语文学翻译奖和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获得者,担任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侧重于文化和教育领域翻译与国际传播的博士生导师焦丹教授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应用翻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社会兼职。西班牙语系杨玲副教授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班牙葡萄牙语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德语系青年教师安尼副教授获得冯至文学奖,并与陈曦等年轻教师同获2023年度中信出版集团译者称号。英文系博导高剑妩副教授在2022年成为国际语言学权威期刊《世界英语教师协会季刊》唯一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编委会成员。有多名中青年教师在历年北京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获一、二等奖。20245月,法语系资深教授李玉民老师翻译的《三个火枪手》一书,被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法国时作为国礼赠送法国总统。

科学研究

公司在科学研究方面实力强劲,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6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78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0项,北京市教委项目8项,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等项目立项。学院拥有一批市级和校级的科研平台,如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北京市多语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协调机制秘书处、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哲学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普希金之家北京分部、俄罗斯文学史研究中心、外国诗歌研究中心、多语种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等。依托科研平台,学院举办“‘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分会2023年年会”“百年莎士比亚汉译暨‘傅译莎’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翻译批评学术研讨会”“李玉民翻译艺术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在全国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为师生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员工在校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享受到优秀的团队资源,更有机会参与教师或学院的各类教科研项目。教师通过研究生课题组等多样化形式,带领员工探讨钻研教科研课题。此外,研究生在读期间均可申报校院两级教科研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题,项目参与经验使员工拓宽视野,自身科研等综合能力获得提升。

人才培养

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已形成“本硕博”一贯式培养体系,设有直博和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目前在读本科生1039人,学术硕士180人,翻译硕士88人,博士生30人,博士后8人。各专业实力强劲,特色鲜明,英、日、俄、法、西语五个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德语专业进入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俄语专业、西班牙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英语专业为市级特色专业,英语师范专业为市级品牌专业。近五年,各语种专业证书成绩通过率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30%以上。员工在各类全国专业赛事中表现优异。

公司注重员工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中国外文局、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五洲传播中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意宇通等政企部门保持密切合作,为员工提供长期的、有指导的实习实践机会。学院支持员工志愿者服务于各种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文体活动,员工为冬奥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国际会议、赛事以及校内国际会议等提供语言服务,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近五年,研究生平均就业率为95.34%,升学率2.04%,出国率1.61%。学院积极组织访企拓岗,为毕业生开辟多元化就业渠道。研究生就业面广,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就业领域主要有:国家部委等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北京市和地方高中小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遍布于教育、科技、文化、新闻、翻译等社会多领域。另有部分毕业生赴欧美等国家继续深造求学。

奖助体系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0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0000元。永利官网董事长奖学金为一等奖学金60000元,二等奖学金40000元。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新生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培养单位奖学金及专项奖学金。新生奖学金覆盖面为:博士新生不超过当年录取全日制新生的80%、硕士新生不超过当年录取全日制新生的60%。优秀奖学金,用于奖励除一年级以外的其他年级学制内全日制研究生,覆盖面为博士不超过80%、硕士不超过60%。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5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7000元,每年按照10个月发放,有国定工资收入者不能享受。博士生校内助学金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5000元,每年按照10个月发放,有固定工资收入者不能享受。另有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员工辅导员岗位(三动一辅)供申请,硕士研究生一般800/月,博士研究生一般2000/(由学校和聘用单位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