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 融通 融洽

CONVOCATION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CONFLUENCE TRANSFERENCE CONGRUENCE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讲座

西语系举办讲座:译匠十年:浅谈文学翻译与出版的实践

2019年12月12日下午,yl23411永利西班牙语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汪天艾老师开设了一场题为“译匠十年:浅谈文学翻译与出版的实践”的学术讲座。汪天艾老师以文学译者和文学编辑的双种身份向大家介绍了她过去十年里从事外国文学翻译与出版的经验与轶事,并联系实践向大家分享了她对于文学译者、文学编辑工作的理解。
汪天艾老师是北京大学西班牙语文学学士,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比较文学硕士,马德里自治大学西班牙文学博士,目前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世界文学》编辑,并且从事二十世纪西班牙诗歌研究及西语文学翻译。译著有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夜的命名术:皮扎尼克诗合集》(作家出版社,2019)、加西亚?洛尔迦《印象与风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劳拉?埃斯基韦尔《像欲望一样快》(译林出版社,2016)等,其中《印象与风景》入围第七届“鲁迅文学翻译奖”长名单。另有文学评论文章散见于《经济观察报?书评》《上海书评》《文艺报》《人民日报》《书城》等刊物。
讲座伊始,汪天艾老师从文学作品的出版讲起,提到将一本外国文学作品、一位外国作家译介进汉语语境需要经历选题、版权引进、翻译到校审、装帧、出版、发行及营销等多个环节。在此过程中除了大家所熟悉的作者、译者这两个角色外,编辑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根据不同的职责范围分为许多不同种类的编辑,例如策划编辑、责任编辑、出版编辑、美术编辑等,并且详细给大家讲解了各个环节的执行步骤和细节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大家介绍了国内外出版行业的基本信息和发行出版物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版权相关知识、译著权、国内书号制度、CIP数据、三审三校等等。
紧接着,汪老师便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从整个出版行业的现状分析,向大家分享了她对外国文学作品出版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汪老师提到,出版行业涉及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层层相扣,缺一不可,已经形成一个生态圈。并且现在我们处在一个碎片化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导致信息推广、传播方式以及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新媒体兴起、知识付费时代到来,有声读物的普及等等。另外,汪老师认为现在西语文学在中国仍有很多的空白,因此作为文字工作者,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也要紧跟上时代潮流,关注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利用好现在的营销和推广手段,将各种形式相联结,才能更好地让好的文学作品被更多人所熟知。
除此之外,汪老师作为有着十年翻译经验的资深译者,也和大家分享了很多文学翻译方面的内容。汪老师提到,作为译者,翻译技巧可以通过练习习得,但一定要对文字保持热爱和初心,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责任感,这样翻译的文字质量才能有所保证。说起翻译方法时,汪老师认为只有通过慢慢摸索,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翻译方法,并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的方法和经验。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里,大家首先就数字出版物和传统出版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另外,作为《世界文学》杂志的编辑,汪老师向大家简要讲述了《世界文学》近几年对西语文学选题的一些规划和想法;最后汪老师根据自己的十年翻译经验,详细向大家解释并强调了版税、版权和稿酬的一些细节问题。讲座结束大家都收获良多,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出版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