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觅
龚觅
yl23411永利法语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现代文学和文学思想史。
教育经历:
1991-1996,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1996-1999,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
1999-2006,北京大学yl23411永利法语系博士研究生,其间2000-2001年在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系学习。
工作经历:
2006至今,永利官网法语系教师。2009-2015任法语系教学主任,2015-2022年任法语系专业负责人。
承担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基础法语》、《高级法语》、《法国文学名作》、《法国历史与文明》、《法国思想史专题》、《法国文学专题》、《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
科研成果:
专著:
《佩雷克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译著:
1) 《沙皇的邮差》,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 《安吉堡的磨坊》,花城出版社,1999年。
3) 《行政法与公法精要》,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4) 《物:60年代记事》,新星出版社,2010年;50周年纪念重校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
5) 《加缪传》,商务印书馆,2010年。
6) 《古典教育史·希腊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7) 《古典教育史·罗马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8) 《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三联书店,2023年。
9) 《怀疑论者的漫步》,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
10) 《达朗贝尔的梦》,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
论文及译文:
1)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国外文学》,1997年第2期。
2) 《深渊中的救赎 —— 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波德莱尔》,《国外文学》,2000年第2期。
3) 《知识形态与文化关怀——对文学科学的一种理论反思》, 《新疆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4) 《审美个体主义的隐忧——从思想表征到文学形式》,《全国博士学术论坛(人文科学)优秀论文集》,武汉大学,2004年。
5) 《摩登时代的个人幸福——乔治·佩雷克小说〈物〉中的人物意识和作者意识》,《外国文学》,2010年第1期。
6) 《从古典传统到世界文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18。
7) 《“文学场”与“真理的原野”——以〈生活使用说明〉中的现实概念与文学观念为例》,《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
8) 《关于“文学史”的“社会学”考察——一个学科在法国的诞生》,《文汇报》,2023-02-21。
9) 《译者鲁迅与作为整体的法国文学》,《翻译与创作的对话关系》国社科重点项目成果(已结项),预计2024年发表。
10) 《阅读王粲》,译文,载《欧洲中国古典文学名家研究十年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11) 《保罗·利科哲学访谈录》,译文,载《利科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 《疯狂的记忆》,译文,载《当代欧洲文学纵横谈》,民族出版社2003年。
13) 《论兰波诗歌中的语言多样性问题》,译文,载北京大学“多元之美”国际比较文学大会(2002)论文集。
14) 《芳法罗》,译文,载郭宏安主编《波德莱尔全集》。
项目: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
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文学本体的神圣化:对法国现代叙事文学的思想史研究》,2013-2019。
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翻译与创作的对话关系:从鲁迅译作探索近代中外文学交流的轨迹》,担任“鲁迅与法国文学”子课题负责人,2017-2023。
获奖:
科研获奖:
博士论文《真实性及其限制:乔治·佩雷克自传及小说艺术初探》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08年)
专著《佩雷克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0年)
教学获奖:
获永利官网“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
作为“五位一体”世界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团队成员,获“北京市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